首页 > 寺院

寒山寺

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,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(公元502~519年),初名“妙利普明塔院”。寒山寺占地面积约1.3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三千四百余平方米。 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。唐代贞观年间,当时的名僧寒山、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。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(一说是7次),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。历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,寺内古迹甚多,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,寒山、拾得的石刻像,文徵明、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。

图片.png

图片.png

寒山寺殿宇大多为清代建筑,主要有大雄宝殿、藏经楼、钟楼、碑廊、枫江楼、霜钟阁等。寒山寺的建筑布局没有严格的中轴线。寒山寺山门前面的石拱圈古桥是江村桥,桥堍与山门之间那垛黄墙称照壁。山门两旁两棵古樟。黄墙内古典楼阁飞檐翘角,右为枫江楼,左为霜钟楼,都源于枫桥夜泊诗。佛龛背后一尊威风凛凛的将军像,面朝里,对着大雄宝殿,手拿金刚杵,也叫降魔杵,那是韦驮,位居四大天王手下的三十二神将之首。

寒山寺的主庭园左侧的花坛两面嵌长条石刻两块,一为明代崇帧年间刻的"寒拾遗踪";另一刻清末江苏巡抚程德全写的"妙利宗风"。出大雄宝殿,左通普明宝塔和方丈室,右达名闻遐迩的听"夜半钟声"的钟楼,正前方的两层屋宇是藏经楼。远望屋顶,可见唐僧、孙悟空等西天取经塑像群。藏经楼楼上秘藏珍贵佛经,楼下叫"寒拾殿",寒拾殿后墙的背面立一巨碑,刻着千手千眼观音、韦驮和关公等人物。钟楼就在寒拾殿旁。

寒山寺寺院布局并不追求左右均衡,照墙和山门基本是一线相承,后边的大雄宝殿、藏经楼,并不在一条中轴线上;新建的普明塔院,则按南北向中轴线布局。寺中处处皆院,错落相通。


在线功德箱
 
  • 功德汇
     

  • 随缘乐捐
     

消息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