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寺院

涌泉寺

涌泉寺为闽刹之冠,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。寺院建在海拔455米的鼓山山腰,占地约1.7公顷,前为香炉峰,后倚白云峰,有“进山不见寺,进寺不见山”的奇特建筑格局,涌泉寺始建于783年,初名华严寺。传该地原系深潭,内有毒龙,为害居民,唐建中四年(783),郡从事裴胄请灵峤法师制伏,师于潭畔诵华严经,龙遂离去,众深感师之德,就潭址建寺,迎师住锡,帝敕赐“华严”之匾额,称为华严寺。 唐武宗灭佛时,华严寺被毁。908年,闽王王审知修建新寺“国师馆”。 涌泉寺,915年改名为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。宋朝时,宋真宗赐额“涌

涌泉寺为闽刹之冠,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。寺院建在海拔455米的鼓山山腰,占地约1.7公顷,前为香炉峰,后倚白云峰,有“进山不见寺,进寺不见山”的奇特建筑格局,涌泉寺始建于783年,初名华严寺。传该地原系深潭,内有毒龙,为害居民,唐建中四年(783),郡从事裴胄请灵峤法师制伏,师于潭畔诵华严经,龙遂离去,众深感师之德,就潭址建寺,迎师住锡,帝敕赐“华严”之匾额,称为华严寺。
唐武宗灭佛时,华严寺被毁。908年,闽王王审知修建新寺“国师馆”。
涌泉寺,915年改名为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。宋朝时,宋真宗赐额“涌泉禅院”。

1407年改称涌泉寺。明代曾两次毁于火灾,相继修复、扩建,形成今天的规模。

1699年康熙颁赐的御书“涌泉寺”泥金匾额,仍高悬于天王殿寺门之上。

五代后梁开平二年(908年),闽王王审知延请国师神晏主持修建新寺,寺成之后赐名“国师馆”。
因天王殿前有罗汉泉,后梁乾化五年(915年),改名为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。
王审知迎请神晏法师来住持涌泉寺,主持扩建殿奈,聚徒千百,称盛一时。宋朝时,宋真宗赐额“涌泉禅院”。
明永乐五年(1407年)改称涌泉寺。永乐六年(1408年)和嘉靖二十一年(1542年),寺两次毁于火灾,殿堂残存无几。
万历四十七年(1619年)、天启间相继修复,后几度扩建,形成今天的规模。
清顺治初,僧元贤又主持重修。
清康熙三十八年(1699年),康熙皇帝颁赐的御书“涌泉寺”泥金匾额,仍高悬于天王殿寺门之上 [3]  。
共和国成立后,1983年涌泉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寺庙,并交给佛教团体管理使用。
 
涌泉寺分别于明永乐六年(1408年)及明嘉靖二十一年(1542年)两度毁于大火,明崇祯七年(1634年)重建,到清代又几次修建后,于1983年重修。
涌泉寺基本上保持了明朝嘉靖年间的布局,整座寺院有大小殿堂25座,由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法堂、方丈室、祖堂、藏经阁、禅堂、念佛堂、库房、客堂、斋堂等组成,此外还有钟楼、鼓楼、学戒堂、法界学院、东际楼、明月楼、放生池、回龙阁、岁寒楼等。
整座寺院以大雄宝殿为中心,沿山坡地形层层上升,构成一错落有序的寺院建筑群。这座千年古刹占地25亩 [4]  ,寺貌宏伟,殿宇辉煌,法像庄严,素有“闽刹之冠”的称誉。
走近涌泉寺门,首先看到的是一对“千佛陶塔”耸立在寺门两侧。



在线功德箱
 
  • 功德汇
     

  • 随缘乐捐
     

消息 ×